春風拂過大地,嫩芽新生,在這萬物復甦的芳菲四月,我們請來了台灣小學語文教育學會理事長吳敏而教授一行三人帶來她們新穎而又成熟的繪本教學,滋潤蓮都外國語學校的語文教育。









接下來,吳教授給我們特色部老師們帶來了新的概念──可預測讀物。吳教授說,閱讀要先學會「懂」,這是最容易的一步,跟生活經驗和想像結合,然後會「背」,未看完或者未聽完就已經會背了,最後會「認」,學生可以自己DIY。吳教授告訴我們,繪本閱讀的時候,不必逐字教,這樣能培養孩子們的獨立閱讀能力,讓孩子們能夠獨立學習,覺得自己是個有思想的人,有能力的人。閱讀教師也要重視孩子們的思路,替個別孩子描述他的思考過程,這些過程是閱讀和思考的好方法,不能急著給孩子正確答案,而要給他們自由探索的時間。確實,現在我們雖然開始重視孩子們的思想,但仍然沒有給孩子們充分的思考時間,這也許會扼殺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經過三天的學習,特色部老師們的大腦不斷被充實、不斷被激蕩,課堂越來越有趣,撥雲見日,我們學到的知識也越來越多。特色部涂老師感慨道:「聽完吳敏而教授的講座,我深受感動。作為一位老師和一位媽媽,原來頭腦中的許多疑慮猜測和困惑都迎刃而解。感動的原因在於吳教授對於孩子的心理和學習過程以及閱讀習慣研究得如此細緻和透徹,讓我覺得:『天哪,她太懂孩子了!天哪,我們竟然有如此多的共鳴!天哪,很多事情上面我好慚愧需要反省!』」相信在吳教授她們的帶領下,我們也能不斷的去探索,帶領我們的孩子們不斷進步,讓他們成為未來的探索者和敢於嘗試的發現者。 另一位老師又說:「第一次聽吳教授和陳老師的繪本閱讀課,最開始有點兒稀裡糊塗地聽課,找不到探索式學習的重點所在,直到吳教授在課後與我們分享課堂體會以及孩子們的小紙條時,我才徹底領悟孩子們真的是有所學,有所思考,而且是遠遠超過我的想像!不再是要求整齊劃一的答案,而是重視每個思考的過程,用筆記錄下來,吳教授對孩子們說的每句話都值得我們思考與學習,她與孩子交流的方式是獨特而充滿魅力的。」
簡校長說:「吳敏而教授對『孩子們是怎麼學的』有深入的研究,無論是理論或實際課堂演示都是令人感佩的靈活與純熟,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太有用了!而她的授課方式與我今年二月在美國IB學校所見到的IB課程完全是一致的。探索式學習是當今國內外教育的趨勢,特色部作為蓮外的教學研究單位之一,所有老師都在努力鑽研它,老師們借著國外專家來學校培訓,把握這樣難得的機會,面對面與專家們一節課一節課潛心探討,如何設計一個又有嚴謹語文教學的過程,又有自由探索內在、外在世界能力的教學環境,希望能提供孩子們快樂、豐富學習的課程,把探究式學習,也是就是IB教育的精神精準的展現在我們的校園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