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臉‧變臉‧成都行
文/黃惠美 小語匯第四十二期
暖冬的十二月初,〈花臉〉領著我,踏上成都。
成都金牛區的教研中心熱心誠意的安排雙方交流會談、同課異教暨教學研討。宏燕老師更特別訂了用餐的茶館,讓台灣小語會一行人邊用晚餐邊觀賞四川大戲。這棟茶樓是地下三層加地上兩層的建築,外觀算不上奇特,下樓梯時也覺得屋內昏暗,是一棟很不起眼的建築。然而,一到用餐的樓層,讓人驚呼連連,照相機、手機更是不離手喀擦喀擦的拍。八角形的屋子中間開了明亮透光的天井,著實符它的店名~窄天井。我們被安排在中央的位置,座位前方正是表演的戲台。宏燕老師招呼夥計為我們送茶,只見櫃檯旁,穿著饒富古味的夥計們在仿古的爐灶前煮茶,估計是習慣了遊客的動作,拿起手機拍照時,灶旁的夥計便技巧性的閃躲,避開攝影鏡頭。
不久,茶館夥計送上來的一壺壺溫熱的茶水,讓剛在稍稍冷冽的微風細雨中,賞閱「寬窄巷子」古宅文化的一行人,不斷的用雙手端捧著熱茶,搓著搓著,試圖將還不適應的冷氣溫給搓暖了。
這一天的戲碼以皮金滾燈、花子罵相、川劇變臉最是人難忘,其中「變臉」更是與引領我來到成都的〈花臉〉有密切關聯。這一晚大戲在觀眾為「變臉」鼓掌吆喝聲中結束,卻為隔日我的〈花臉〉教學拉開了帷幕。
〈花臉〉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作品。馮先生以回憶童年往事手法寫下了年少的自己因為喜愛花臉,在過年時買了一張關羽的花臉和一把青龍偃月刀,成了全家過年的主角。在人見人誇、得意忘形的表演過程中,不小心打破了家裡祖傳的乾隆官窯百蝶瓶。當時因為是過年,幸運的躲過了一劫。但是,後來還是被爸爸教訓了一頓。
全文透過「買了關公花臉」、「戴上花臉化身為關公」,到「打破花瓶」、「花臉被撕成碎片」,傳達了「作者」、「爸爸」、「花臉」、「花瓶」四者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閱讀初始,從腦袋裡跳出來的便是四川的「變臉」!我不斷的告訴自己:「花臉要表達的就是一連串的變——變!變!變!」堅持如此果決的想法,原因如下:
變化一:作者因為喜愛花臉,戴上花臉後便專注投入扮演關公,在獲得鼓勵讚賞下,進而覺得自己就是關公,得意忘形的揮大刀、擺架勢——作者變關公了。
變化二:平日總是板臉的爸爸,看到作者戴上花臉扮關公的模樣,含笑稱「小關公」——爸爸變開心了。
變化三:作者滑著手扶梯,從天而降,大刀砍在祖傳的百蝶瓷瓶上,瓷瓶嘩啦粉碎了——祖傳花瓶變碎片了。
變化四:看見花瓶碎了,爸爸像老虎一樣直瞪著我——爸爸變生氣了。
變化五:爸爸把大刀折斷,把花臉撕成碎片——花臉變碎片了。
四者之間,相互牽引的情感與彼此產生的變化,可是「剪不斷,理還亂」!
幾經閱讀,持續繚繞在腦海中的是:孩子們的想法會是什麼?這麼長的課文,孩子們能懂嗎?孩子能讀出「變」的感覺嗎?
於是,教學案例因著產出了!我帶著〈花臉〉,在暖冬的十二月初,踏上成都。至於教學的點點滴滴,先賣個關子,希望透過這篇分享文本,能邀約大家於105年4月9日前來嘉義大學實驗小學觀課,給予指導。屆時,我們再好好聊一聊課堂裡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