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裡的閱讀課與閱讀課裡的探究
文/郭靜如 小語匯第四十二期
從高年級班導轉為初任閱讀教師的這短短三個月裡,我以不亞於「修習一個學位、再寫一本論文」的求知慾與好奇心,探究身為一位校內閱讀推動教師必須面對接觸的人事物與新環境,找尋推動閱讀的施力點。在此,暫且撇開那看似簡單的校園場景之下複雜糾結的人物關係與跌宕起伏的故事劇情,只想在這個純真的園地裡留下最單純的幸福……那就是自己最關注熱愛,值得回頭省思並願與所有語文教學夥伴們分享激盪的閱讀教學軌跡。
首先,我面對的是師生互動的挑戰:學生數由班導的一個班級擴增為科任的十個班級,所以互動的深度由百分之百驟降為百分之十;短短的時間不容易讓孩子浸淫於閱讀氛圍中;每週一節課不能隨時隨地因材施教。在此種條件限制下,我失去了自己一向依賴的「在教學中聆聽並感受學生興趣所在」的方向盤。因此,開學之初,我只好一魚多吃,且戰且走的發展課程。
其次,本文多時間少,只能依循幾個原則來選擇文本,這些原則是1.適合學生能力與需要、自己也感興趣;2.結合學習領域中自己覺得關鍵重要的議題,也期望連結更多夥伴教師、開啟對話機會;3.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中明列的指標。4.書籍取得的方便性做為參考依據。
以下表格記錄了我在五年級(任教八個班級)的閱讀教學嘗試的歷程。
時間序 | 主題 | 文本特性 | 文本來源 | 設計發想的理由 | 課程重點 |
第一階段 | (一)閱讀策略—圖像化連結 | 〈我的祕密基地〉作者:夏曼‧藍波安 | 《航海家的臉》一書,借自桃園市立圖書館,影印給全班一人一份 | 我還不知道要做什麼,就先從國語課裡的作家開始。夏曼的作品,調性較沉,選一篇較吸引小孩的主題,順道感受夏曼獨特的敘事語法及了解達悟族的射魚文化與生活。 | 1.畫出這個秘密基地
2你想去嗎?說說理由
|
(二)故事結構(故事三元素) | 繪本1.《小黑魚》2.《麥基先生請假的那一天》 | 圖書館的書
我的書下載圖資綱要簡報來修改 |
摘要、重述故事的前導教學一認識故事的三要素。(在圖資綱要中,這是一年級的教學材料。)
|
預測結局
共讀與討論
|
|
第二階段 | (三)怎樣探究(KWL) | 圖書館300類(海洋魚類群書約四十本) | 校內圖書館 | 我看到五年級教室黑板的指派作業寫著—查抹香鲸、大翅鯨資料(國語第一單元—海洋印象,詢問導師,答:直接請學生回家查資料。 | 學習並經驗一次小探究 |
(四)認識國資圖電子資料庫 | 自製講義、示範查詢 | 網路 | 我想發展高年級的專題探究課程 | 認識電子資料庫 | |
(五)在地文化故事—《山水大溪》作者:黃建義文,曹俊彥圖 | 桃園在地歷史見證者黃蓮生(漢人)的故事。(歷經三次政權轉移) | 愛的書庫 | 對社會領域老師們提案校本課程—製作一本家族寶典。希望從自己過去教學成果與經驗出發,以「閱讀教師」的角度(與夥伴導師協同),帶學生進行社會科學的探究。
認識同一空間(桃園大溪)不同時代背景下,不同族群人物的不同生活與觀點。有很多的對照和思考。 |
怎樣作筆記。提問。
繪製主角的時間軸。 對時間軸的發現與分析。 |
|
(六)在地文化故事《太雅之音》作者:多瑪斯 阿漾文;黃鈴馨圖 | 桃園在地歷史見證者瓦旦‧旦咖(泰雅族人)的故事。 | 愛的書庫 | 除了漢人,還要認識桃園的原住民歷史與人物(泰雅族) | 怎樣作筆記。(時間軸、提問、KWL、比較)。自願與非自願的「改變」 | |
(七)在地文化故事—《採樟腦的人》作者:張致中(文、圖) | 言淺意深,題材有趣 | 愛的書庫 | 從一件古董(賽璐璐鋼筆)深入桃先民在角板山採樟腦的歷史。可以鋪陳寒假作業「家族寶典」的一個篇章—寫作傳家寶或老東西的故事
|
對「腦」字概念的擴充。怎樣作筆記。提問。探索角色關係(故事裡的愛情故事)。寫下鋼筆的故事。 | |
第三階段 | (八)認識校內圖書館 | 各種類別的小說 | 校內圖書館 | 1.從繪本到小說,難度變高了,先來一點好玩的動態活動。2.國語課本的閱讀列車裡有談「認識小說」。3學生還不會用電腦查詢館藏! | 會利用電腦查詢建德圖書館主題之館藏 |
以下是(一)與(三)的課堂簡述:
一、閱讀策略——圖像化與連結
閱讀書目:《航海家的臉》作者:達族族作家夏曼•藍波安及單文〈我的祕密基地〉
活動目標:體驗將文字圖像化的歷桯,連結策略。
過程:(方式一)
1.各組讀不同段落。找出描寫秘密基地的相關文句。
2.徵求一名善繪者上台。
3各組輪流描述(下一位組員可補充誽明)袐密基地的特徵,台上同學依照描述,逐步完成袐密基地的形象。
我的發現:活動趣味性高,沒有閱讀壓力。各組只讀段落的方式容易聚焦於文宇,但也同時會見樹不見林,學生不知道前後文的內容。
過程:(方式二)
1.每人給全文,將描寫文字畫線,自己畫出圖像,和組員比對討論。
2.上台展示自己所繪,接著口頭補充描述,比對其他組的結論。
3.老師展示上一班所畫的圖像(展示白板),讓小孩觀察討論。
4寫一寫:你想探訪作者的秘密基地嗎?為什麼?
我的發現:讀全篇也不會太困難(能找得到訊息),閱讀筆記裡留下了紀錄
我問:你想去探訪作者的秘密基地嗎?
以下是一個班級小孩的回答:
不想去的小孩寫的理由
不想,會溺死。
不想,因為很恐怖。
不想,我不會游泳。
不想,因為那裏有族人的頭。
我不去,因為那裏有很多的靈魂。
我不想,因為是晚上。
我不想,我只想待在我的祕密基地。
不想去,我覺得太危險了,很可怕。
不想要,因為如果不會游泳,就會死茌金恩巴的腳下。
我不想去,因為我不想死,我想活。
我不要,因為那裏像鬼屋,還有死人。
我不會去,雖然我夠勇敢,但是會被鯊魚吃,所以我不想去!
我不想去,因為我沒有勇氣,我怕會被鯊魚吃掉
不想,因為坡度有75到80度,很危險。
不會,因為感覺很可怕,所以不敢去。
不想去,因為我覺得好可怕,有死人。
我不想去,因為太深了,我怕我也會跟他的族人一樣。
想去的小孩寫的理由
我(于萱)和(瑋倫)兩人組合,想要去,因為作者描述得很有趣。
想要,我好奇,有冒險的感覺!
如果我有作者的游泳技術,我想要去!
我想去,因為我很好奇那些東西到底長得怎樣。
我想去,因為這些東西我想看。
如果是我,我會想去那裏,因為它很奇特。
會,因為看起來很神祕。
會,因為感覺很有趣。
我想去看作者的秘密基地,因為可以看到小魚池。
如果是我,我會想要去那裡,因為他將那裏形容得很快樂的感覺。
我想去試膽量。
三、怎樣探究
教學目標:初步經驗探究的歷程
重點:KWL、閱讀、討論、思考、發表
過程(一):
1.共讀無宇書《海底來的秘密》(也可省略)
2.你們聽過哪些海洋生物?學生異口同聲答:大翅鯨、抹香鲸(正在讀的課文
——余光中的詩裡有提到)
3.你們能說岀兩種鯨的名字,令我佩服。你們可知道哪一種比較大?(大部分學生肯定的回答:大翅鯨。理由:名字裡有「大」字。)我們今天一起來當書中男孩,探究「大翅鯨是不是因為比較大,所以名字裡有大字」,好嗎?
介紹三條線、三字母(KWL表格)的意義和做法
4簡介十大分類後,問「海洋生物的知識在哪一類」?我們一起進入圖書館找尋知識。(展示準備的40本書)
5.(選三本書)問「哪一本可能會有我想知道的訊息?」《孕育生命的海洋》、《台灣小百科-台灣的海鮮》、《鯨與豚》。
6.打開《鯨與豚》目錄,討論「哪一個單元裡,會有我們想要的訊息?」進行思考、發表
7.翻開《世界上的鯨魚》,閱讀資料,寫下結論。
過程(二)
1.請每個人選取一本感興趣的書,試著練習一個小的探究。
活動發現:閱讀目錄時,許多學生認為:〈鬚鯨的體型很大〉及〈齒鯨的體型比鬚鯨小得多〉裡,有能夠回答「抹香鯨和大翅鯨哪一種體型比較大」的相關訊息,只有少數學生會從字詞背後的意義來思考而選擇〈世界上的鯨魚〉。
這個有趣的現象帶給我的啟示是:閱讀越短小的篇幅,似乎越可以放大檢視學生的理解情形。暫時解答了我對於「閱讀課堂裡,閱讀的質與量,孰重孰輕?」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