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裡的情緒
文/賴玉連 小語匯第二期
說個故事給小朋友聽吧!妳會得到豐沛的回饋與感動。
這一季我和小朋友談「青蛙和蟾蜍」的故事,這系列的童書有四本,主角青蛙和蟾蜍是一對好朋友更是生活中的好伙伴,牠們一起享受快樂時光,攜手度過快樂年年。作者艾諾·洛貝爾以簡簡單單的對白,擬人法的語氣,生動的敘述出青蛙和蟾蜍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可愛的插圖更增添故事的趣味,這一對穿著同款式衣服的青蛙和蟾蜍,帶領著小朋友進入溫馨的友情世界。
故事裡的情感氛圍很豐富,小朋友很自然的會跳進故事情節裡,隨著故事的脈絡表露他的情緒,回應他對故事的理解。這些真實的讀者回應常常帶給我莫大的喜悅與感動,在此摘錄其中的一則故事——一顆遺失的扣子,與大家分享。
故事摘要:
蟾蜍掉了一顆扣子,青蛙很熱心的幫忙尋找。找到一顆黑色的扣子,蟾蜍說:「這不是我的扣子,我的扣子是白色的。」找到一顆兩個洞的扣子,蟾蜍說:「這不是我的扣子,我的扣子是四個洞的。」找到一顆大扣子,蟾蜍說:「這不是我的扣子,我的扣子是顆小扣子。」找到一顆方的扣子,蟾蜍說:「這不是我的扣子,我的扣子是圓的。」找到一顆薄的扣子,蟾蜍說:「這不是我的扣子,我的扣子是厚的。」當蟾蜍生氣的回到家時,發現那顆遺失的扣子就在地板上。他反省自己的行為,便拿出針線把青蛙找的這些扣子都縫在外套上,第二天把這件外套送給了青蛙。
觀察小朋友在聽這個故事時有三個比較有意義的回應方向:
(一)情節的可預測性:小朋友會依循著故事結構從蟾蜍所提的訊息中,組織出那顆遺失的扣子的完整樣貌,並在故事後段做整合。因此說故事時我會把蟾蜍對這扣子的描述放慢速度,讓小朋友有思考的時間,並且不會急著把「蟾蜍看見那顆白色的,有四個洞的,又大又厚的圓扣子就在地板上呢。」這句話說出來,而是在「蟾蜍氣呼呼的跑回家,把門狠狠的一關。你猜怎麼樣……」這裡停下來,等待或邀約小朋友們來接話。通常小朋友都會主動而且很有信心的,把他們所統整的內容作完整的敘述,這時你可以看到小朋友挑戰記憶的成就,及閱讀的慾望。這正是引領小朋友進入閱讀天地,享受閱讀樂趣的好策略。
(二)角色情緒的回應:故事情節裡,青蛙很有耐心的一而再、再而三,熱心的依循蟾蜍所給的方向去尋找這顆遺失的扣子,蟾蜍則是從埋怨、傷心、生氣到失望,氣越鼓越飽,聲音越說越大。這麼強烈的情緒張力,讓小朋友在聽故事時會不由自主的跳進故事情節裡,和角色的行為作回應。有些小朋友不喜歡蟾蜍的壞脾氣,說他太挑剔、不可理喻,不斷的替青蛙抱不平;也有些小朋友會替蟾蜍辯解,他們以同理的角度來看蟾蜍,理解遺失心愛物品的心情,包容他心急時的情緒反應。所以聽完故事後,我們會進行以「如何把事情說清楚講明白」為方向,做比較完整與生活化的討論。
(三)歉意的表達方式:故事結尾,蟾蜍把青蛙所撿到的扣子都縫在外套上,並且把這件外套送給了青蛙。這個樸拙的作法情感氛圍很濃,它真實的表現出蟾蜍內心對青蛙的歉意。
故事裡蟾蜍發現扣子就在家中的地板上時,說:「啊!原來它一直在這兒,我卻給青蛙找了多少麻煩哪。」小朋友聽了之後直接的回應是:蟾蜍!你終於知道錯了。當蟾蜍在縫扣子時,回應就更貼切了,有的說:蟾蜍用針線在修補友情的傷痕;有的說:蟾蜍每縫一個扣子就是一次的「對不起!」;有的說:蟾蜍是用愛的線來縫扣子……然而,故事中蟾蜍並沒有開口跟青蛙說「對不起」這三個字,為什麼小朋友能從故事情境裡體會蟾蜍縫扣子的意義,理解到真實的情感互動?原來,這跟小朋友的生活經驗有很密和的呼應
人人都會做錯事(包括大人和小孩),很多時候都是一時的情緒衝動,或是無心的疏忽所造成的,如何去認錯去和對方表達歉意,這真是一項智慧的展現,藉由這個故事氛圍除了能讓小朋友感受朋友間的交往智慧,也能引領小朋友討論「表達歉意的方式」,進行有效能的故事思考討論活動。
邀約您,送個故事給孩子吧!用放聲思考的策略進行故事對話,不但聊故事裡的情緒也療孩子們的情緒,進而建構適切的人際溝通與表達的能力。